我所举办纪念郭燮贤院士百年诞辰活动

今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郭燮贤院士诞辰100周年。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传承大连化物所精神,5月23日,我所举办了“薪火相传 催化未来”纪念郭燮贤院士百年诞辰活动。南京大学陈懿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谢在库院士,我所李灿院士、包信和院士、张涛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正局级)周德进,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毛志远,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忠伟院士,我所在连所领导、历任所领导代表、所务委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研究组组长、职能部门全体人员及研究生代表近400人在现场参会。会议同时也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我所能源学院、长兴岛园区、榆林创新院和江西赣江中心设置了视频分会场。开幕式由李灿主持。

开幕式上,大家首先伴随着郭燮贤院士生平专题片,一起回顾了郭燮贤先生的催化人生。周德进在致辞中表示,郭燮贤院士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身体力行的示范为后辈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刘中民表示,我所要赓续以郭燮贤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塑造的“科技报国”的红色血脉,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中作出不负使命、不负时代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后,郭燮贤院士的5位学生——1981级硕士研究生邓麦村、1985级博士研究生李灿、1986级博士研究生肖丰收、1987级博士研究生赵东元、1989级博士研究生吴凯做客文化讲坛第203期,重温了先生的科学精神与育人故事。邓麦村回忆了在“稳住一头,放开一面”的时代背景下,与郭燮贤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共同筹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峥嵘岁月;李灿讲述了郭先生对催化学科的方向定位和前瞻布局,以及一代代催化人接续实现先生“在中国举办ICC的愿望”的奋斗历程;肖丰收借古论今,以先生等学者一系列走出国门的探索总结出“学无止境,学术交流也无止境”的理解;赵东元将郭先生的教诲和自身育人经验相结合,分享了自己对于“大先生”的理解;吴凯为我们讲述了郭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肩负国家使命,用催化科学解决国家需求问题的故事。随后,5位嘉宾回顾了与先生之间的温情时光,并展望了催化学科的未来。所长刘中民为嘉宾颁发了“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特别贡献奖”奖牌。活动最后,通过AI视频技术还原了郭先生的音容笑貌,科技赋能,向观众传递先生“跨越时空”的殷切嘱托。

文化讲坛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移步会议中心大厅参观郭燮贤院士手稿展,展览以“学科探索 步履铿锵”“躬耕催化 初心所向”“四海携手 共拓新章”“桃李成荫 育梦成光”等板块为线索,为观众直观地呈现出郭燮贤院士用毕生心血浇灌催化沃土、托举科学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此次活动还邀请到了浙江大学肖丰收教授、北京大学吴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震宇教授,以及我所傅强研究员和范峰滔研究员,分别就沸石分子筛的绿色合成与高效催化、表面与模型催化:从负载型金属单原子到单晶体系、人工智能时代的化学研究、表面化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人工光合成:从科学基础到应用实践作学术报告。报告会分别由陈忠伟院士和赵东元院士主持。

最后,与会嘉宾在能源基础楼一楼会议室进行座谈交流,追忆郭燮贤院士一生卓越的学术贡献和留给后辈珍贵的精神遗产。

郭燮贤院士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催化科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曾任我所副所长,牵头组建了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兰州分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催化研究室,倡议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催化专业刊物《催化学报》并任主编;曾任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中国代表理事。他一生献身科研,为我所乃至我国催化领域的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催化走向国际学术舞台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哲已去,风范长存。郭燮贤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国科技工作者勇担时代重任、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向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方堃、邹沁谕 图/刘雪昌)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