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二甲醚经乙酸甲酯制乙醇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入选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明专利优秀案例

4月24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明专利优秀案例。我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刘中民院士和朱文良研究员团队的“二甲醚经乙酸甲酯制乙醇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作为首批案例入选,这是辽宁省和中国科学院唯一入选的案例。

“二甲醚经乙酸甲酯制乙醇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项目采用了由朱文良、刘中民团队与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全新技术路线,该技术以甲醇为原料,经二甲醚羰基化、乙酸甲酯加氢直接制无水乙醇。项目团队围绕催化剂研制和工程化研究,积极构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累计申请专利120余件,并在欧洲、欧亚、伊朗、沙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项目通过专利许可、转让以及无形资产出资成立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产业化推广。截至目前,已实现14套专利技术许可,其中2套许可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同总金额达5.49亿元,带动上下游投资超百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我所始终坚持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积极推进专利技术转化应用,赋能共建国家发展。近五年来,我所累计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近1000件,实现收益超过10亿元。(文/孙洪春、桑石云、朱文良)

附: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明专利优秀案例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