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上发布智能化工大模型3.0

11月4日至5日,由我所和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以下简称“推进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工联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在大连举行。本次大会以“以新促变 以智赋能”为主题,旨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石化化工行业的融合应用,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丽丽院士,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以及各级政府、行业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嘉宾共计700余人参加会议。我所党委书记金玉奇,工联院党委书记、推进中心主任田川,工信部原材料司二级巡视员韩敬友,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陈亮,大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邱宝林等先后致辞。

大会采取“会展”结合的形式,围绕“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两大篇章,共设置1个主论坛、6个分论坛、3场闭门会和人工智能深化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果展。主论坛由我所副所长、李先锋研究员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主持。

会议特邀王江平、孙丽丽、闫国春等嘉宾先后围绕AI赋能工业应用优先推进高价值场景、数智驱动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国家能源集团“数智国能”建设探索实践等作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我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叶茂研究员和刘中民院士团队在智能化工大模型1.0(2024年3月22日发布)和2.0(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基础上,正式发布智能化工大模型3.0。该成果的发布和应用,有望为化工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行业范式的智能化变革,引领化工产业向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的未来发展。我所纪委书记王明辉在会议中向全国石化化工领域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发出倡议,呼吁共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生态,整合各方资源,携手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条、贯通全部生产要素、服务全应用场景的国家级数据资产体系。 

石化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其发展必然要求。当前,尽管石化化工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数据孤岛、标准碎片化等问题,制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因此,亟需范式变革。在此背景下,我所提出“1+1+N”人工智能石化化工新范式,以全链条高质量大数据中心为基础、行业大模型为桥梁、智能体为落地应用,构建“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撬动产业变革。目前,我所已系统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一工艺开发一工程设计一生产应用”全链条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联合大连市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开展石化化工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和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建成我国首个石化化工全链条大数据中心。依托该中心,我所联合科大讯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华为等单位,以星火大模型为基座,研制我国首个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智能化工大模型,自2024年3月推出已迭代至3.0版,超100家企业试用。

依托智能化工大模型核心能力,我所联合大连理工大学等合作单位,开发我国化工行业首个智能体标准化开发框架平台——化工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该新型研究范式以我所为起点辐射全国,助力企业转型,降本增效提质效果显著。

本次大会搭建了石化化工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协同的沟通桥梁,助推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创新资源对接流转,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与新动能。 (文/刘丹竹、周吉彬、卫小芳 图/刘雪昌)

附:

石化化工全链条大数据中心:https://chemedata.dicp.ac.cn

智能化工大模型:https://chemellm.dicp.ac.cn/chat

化工智能体开发应用平台:https://chemeplatform.dicp.ac.cn/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