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5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所交流中心举行。我所所长刘中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何鸣元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军院士、李灿院士、毛新平院士、孙立成院士、孙世刚院士、孙学良院士、田中群院士、吴骊珠院士、赵东元院士、赵天寿院士、黄倬、廉玉波、罗万明、孟海军、吴青、肖成伟、许锦、俞振华,以及我所科研和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等100余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会,会议由何鸣元主持。
刘中民充分肯定了实验室近两年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实验室要准确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中,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关键作用,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实验室主任陈忠伟全面介绍了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并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实验室平台建设、实验室党建与文化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此外,傅强研究员、范峰滔研究员、邓德会研究员、陈忠伟等分别从催化基础、光催化/光电催化、氢能与多能融合、电化学与储能等四个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在讨论环节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们一致认为,实验室在基础研究至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中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提出了系统性建议:实验室需勇闯科研“无人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催化理论体系;强化“计算-表征-实验”三位一体研究范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催化研究的深度融合,加快高能耗计算向绿电供能转型;聚焦物质能量转化核心机制,突破全固态电池新体系及氢能产业化关键技术;布局绿色燃料动力方案,支撑低空经济发展;提升技术转化效能,输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与头部企业产学研合作,全面支撑国家“十五五”能源战略科技布局,为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提供核心支撑。
下午的报告会由实验室副主任傅强和范峰滔分别主持,实验室相关研究组科研人员作了工作汇报,内容涵盖催化反应、表界面催化、原位表征、人工光合成、储氢材料、膜催化、燃料电池、理论计算、生物质能源、氢能利用、智能化工模型等重点研究方向。
本次会议形成了系统性咨询建议,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文/丁俊霞 图/夏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