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4年度十件大事发布

一、刘中民所长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并代表全国科研机构作典型发言

刘中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代表国家科研机构发言,作以使命为导向的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的经验交流。

二、张涛院士荣获2024未来科学大奖

张涛因对“单原子催化”的发展和应用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范峰滔和邓德会分别荣获科学探索奖和青山科技奖,大连化物所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成功入选国家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成为中国科学院和辽宁省唯一入选的案例;“基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关键技术与示范”先导科技专项(A类)正式启动,将带动千亿级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人工智能赋能能源化工研发取得系列进展

相继发布智能化工大模型1.0版本、2.0版本、“CataAI表征专家系统”、第一代电池数字大脑PBSRD Digit等,推动建立化学化工研发新范式。

五、举办新中国成立暨建院建所75周年系列活动

以新中国成立及建院、建所75周年为契机,举办文化讲坛“所长谈文化”、运动会等一系列纪念活动,继承和发扬研究所创新文化,不断增强研究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氢能技术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应用示范入选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中车新能源机车、大连公交应用;研发出海水/废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并完成工业中试,通过石化联合会科技成果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七、发挥大连相干光源在建制化基础研究中的作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利用大连相干光源展示了首例分子光解离过程中的高激发态漫游反应通道,表明漫游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普适性,为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催化表面基元动力学实验站国际合作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合作50周年亮点成果。

八、推动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及院省合作模式,要求继续引导和支持以大连化物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在榆林进行技术产业化,把榆林打造成为国家级的能源革命关键技术研究中试基地。

九、生物质精炼和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的宏量化学制备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和高值利用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助力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推动我国生物质基材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了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的科学难题,有望为能源化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等的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材料体系。

十、《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正式发布

大连化物所以自身管理制度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牵头编写《科研单位科研诚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由国家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授权向各成员单位发布,为全国科研机构提供示范参考。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