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第6版 要闻
发布时间:2025-10-31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03航天员张洪章,是我国第二位飞天的载荷专家。
成为航天员之前,他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每天泡在实验室里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虽然辛苦但快乐着。”张洪章说。
随着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范围首次从空军现役飞行员相应扩大至相关工业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祖国需要有人去太空做实验,我是科研人员,我想去试试!”张洪章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
因为多年坚持练习太极拳,张洪章快速适应了航天员的相关训练。“离心机训练会给胸腹部造成挤压感,我会想到太极拳中一些相通的地方,知道怎样能更好地保护内脏。”张洪章说。
载人航天是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只关注局部。张洪章说:“以前我习惯用发散思维,做一件事总想着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现在要花更多时间考虑,如何用现有的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准确无误地完成手册上规定的操作。”
“空间站里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凝聚着地面科研人员大量的心血,能在太空完成这些实验,是幸运更是责任。”张洪章充满期待。
问答
问:您之前从事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研究,是怎样的动力让您加入载人航天事业呢?
张洪章:2018年,当国家宣布首次从科研人员中选拔航天员载荷专家的消息传来时,这份事业的召唤,点燃了我的飞天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员载荷专家,不仅意味着科学理想与飞天梦想的完美融合,也意味着个人成长与时代使命的桴鼓相应。
载人航天工程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在中国空间站,可以做前人想做而做不了的研究,可以解决前人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带着大家的关怀与期望,全力以赴。
问:从一名地面科研人员成为载荷专家,对于这种转变,您有怎样的心得与体验?
张洪章:经过5年训练,我深切感受到从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成长为一名航天员的艰辛与荣耀,更深切感受到成千上万航天人的付出与伟大。他们身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作为一名载荷专家,我主要承担空间站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任务,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微重力物理、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具体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观测,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等任务。
在中国空间站里,我们将竭尽全力完成好每一项科研项目,为助力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大跨越与突破贡献一份力量。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10/31/content_301123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