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头版】大连化物所刘中民获选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来源:《大连日报》头版

  发布时间:2023-07-21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7月20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6部门发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及先进事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获选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面向国家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特别在煤炭等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方面,刘中民长期开展催化剂和新催化工艺过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至今已攻关40余载。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针对我国能源禀赋的特点和石油资源匮乏的局面,刘中民带领团队开发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合作完成了世界首次工业性试验和首次工业化,开创并引领了我国煤制烯烃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团队又根据催化剂性能要求不断迭代升级,相继成功开发了DMTO-II、DMTO-III技术,使我国持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截至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经签订了31套装置的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含出口一套),烯烃产能达2025万吨/年(约占全国当前产能的三分之一)。已投产的16套工业装置,烯烃(乙烯+丙烯)产能超930万吨/年,新增产值超过930亿元/年。

  “煤制乙醇”是刘中民瞄准的又一个富有挑战且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乙醇,俗称酒精,工业上常常通过粮食发酵或石油路线来制取乙醇。然而,粮食发酵面临着“与人争粮”的尴尬。刘中民领导开发的煤基二甲醚制乙醇(DMTE)技术,实现了全球首次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术工业化。2017年,团队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的“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科技示范项目”装置一次投产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开了煤基乙醇工业化的先河。截至目前,DMTE技术已累计实现技术许可11套,乙醇产能达345万吨/年,煤基乙醇战略新兴产业已具雏形,将有效满足我国对燃料乙醇的巨大需求,开创燃料乙醇供应多元化的新局面,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煤炭清洁化利用以及缓解大气污染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除了攻关科研重大成果,刘中民还牢记自己作为“国家队、国家人”的使命,积极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出谋划策,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他牵头筹建了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并肩负起了中国科学院“变革性洁净能源技术及工业示范”战略先导专项的组织实施。

  “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自2018年起已举办5届,每年选树10位先进个人,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价值导向,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epaper/dlrb/pc/layout/202307/21/node_A01.html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