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档润滑油生产受制于人的困境被打破 ——“大连工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大连日报A01 2010-2-26)

  记者 姜云飞  发布时间:2010-02-26

  来源:大连日报 首版头条 

  本报讯 在我国润滑油产业中,两个“二八现象”格外扎眼:占销售量20%的高档润滑油创造了整个产业80%的利润,在高档润滑油中80%的产品来自进口。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使我国高档润滑油生产始终受制于人。这种局面在2009年被打破,由大连化物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合作开发的“加氢异构脱蜡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成套技术”在中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至今已实现高收益,稳定运行半年有余。这一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因此获评2009年度中国石油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中唯一的炼油技术成果。

  润滑油是石化制品中利润最高的产品,以其在工业生产中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而被誉为“工业血液”。我国是润滑油使用大国,年需求量占全亚洲的四成;但我国高档润滑油的生产却一直处于尴尬境地——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可用于生产润滑油的原油,却因为没有好的技术工艺而无法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润滑油。引进国外先进工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出现“水土不服”问题,经济效益很低。

  1999年,由大连化物所田志坚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开始与中石油合作,探索“中国工艺”的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路线图。“我们选择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加氢异构脱蜡工艺路线。”田志坚说。形象一点儿讲,就是找到一个更理想的“筛子”,把最好的润滑油基础油最大限度地“筛”出来并且保留最多的“营养”。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反复试验,科学家们成功开发出若干新型分子筛材料,并取得工业制备技术突破,研制出活性高、重质基础油收率高的新型异构脱蜡催化剂,获得9项专利授权。

  去年8月,采用“大连工艺”的中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20万吨高压加氢装置通过工业运行标定。这标志着中国自主创新的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产业化应用成功。更让人兴奋的是,工业运行数据显示,与国际同类先进技术相比,Ⅱ类中质基础油收率高8个百分点;Ⅲ类重质基础油收率高20个百分点。此外,自投产以来,装置始终平稳运行,半年已处理原料油10万多吨,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近9万吨。无论产量还是质量,“大连工艺”都超过了国外技术。中国高档润滑油生产受制于人的困境被打破。目前这项“大连工艺”正计划进军西北,在新疆等地应用。而最让田志坚期待的还是大连:“大连石化是中石油最大的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我们更盼望着能让‘大连工艺’服务大连。”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0-02/26/content_324549.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